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30年的輝煌和榮耀,建材機械行業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30年風雨兼程,建材機械行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光輝業績。
一、改革開放使行業進入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
2007年,全行業的工業總產值217.46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65.30億元,產品出口交貨值為12.85億元。而30年前,1978年全行業工業總產值僅幾億元,行業產能3萬余噸,建材機械行業近90%依賴進口。
30年來,建材機械行業的企業經濟結構和機制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原來100%是國有企業組成,轉變為90%以上是民營企業和多元投資主體的股份制企業,國有企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同時,行業、企業間的重組成效顯著,一些大型建材機械企業集團正逐步形成。體制和機制的變化增強了企業的活力和適應市場的能力,加速了企業的產品結構調整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也為建材機械行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二、改革開放使行業制造能力大幅度提升,質量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1978年,全國主要建材機械企業僅有20余家,擁有3噸~10噸電弧爐6座,年產鋼水4萬噸;年加工配件1.5萬余噸,專業設備3萬余噸。目前,建材機械行業已擁有上千家企業,其中的骨干企業(集團)通過進一步的技術改造,較好地完善了加工制造工藝,增添了一大批高、精、尖的大型加工設備和檢測手段,如數控切割機、光電跟蹤切割機、自動化焊接設備、大型滾齒機(最大椎14m)、大型筒體車床(最大椎12.5m),以及相應的起重設施、精密鑄造設備、整體退火爐等,提升了行業的加工能力和制造水平,有效地提高了建材機械裝備產品的質量及技術性能。
三、改革開放使行業的生產技術水平與世界水平拉近或持平
改革開放前,中國建材機械行業的生產技術水平與世界水平大致相差近40年,全國僅有的20多家建材機械廠是在水泥廠、玻璃廠的機械維修車間或學校的實習車間基礎上成立的,僅能生產一些簡單的建材設備及配件,建材工業所需的生產線設備主要依賴進口。1978年以后,通過國家組織行業引進,消化吸收世界先進技術,并通過國內的研制,中國建材機械裝備的技術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目前,我國建材機械裝備的技術含量大幅提升,有些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水平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國內外用戶對國產建材機械產品的認同度提高,建材機械行業為建材工業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國內市場建材機械產品自給率大幅度提高。
改革開放之初,建材機械產品自給率不到10%,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建材機械產品的自給率已超過95%,徹底改變了中國建材機械裝備主要依靠進口的被動局面。
2.技術進步步伐加快,建材機械裝備的研制與生產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建材機械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建材機械行業通過引進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掌握了一批關鍵技術,增強了自主研發的能力,提高了技術水平和自主設計制造能力,滿足了建材工業結構調整和快速發展的的需要。如“七五”、“八五”期間,引進了國外2000t/d~4000t/d水泥生產線的一些單體設備的設計、制造技術,并通過消化、吸收、總結、提高,使我國水泥裝備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開發了3000t/d、4000t/d、5000t/d級生產線所需的技術裝備,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和生產技術。進入21世紀,我國又相繼開發和生產了5000t/d~10000t/d級水泥生產線所需的機械裝備,滿足了我國水泥工業的結構調整發展需要,并大量出口。同時通過對一大批重點骨干機械企業的技術改造,大大提升了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為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建材工業需求的強力拉動、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生產條件的改善,使我國建材機械裝備的研制和生產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 3.為建材工業發展提供先進技術裝備的能力不斷增強。
現在,建材工業所需的建材機械裝備已完全能夠立足國內,日產萬噸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成套技術裝備、日熔化量1000噸浮法玻璃成套技術裝備、年產10萬噸級大型無堿池窯拉絲成套技術裝備、先進的墻體材料(磚類、砌塊類、墻板類以及復合墻板等)生產線成套技術裝備、年產500萬平方米以上的建筑陶瓷生產線裝備等先進建材技術裝備已廣泛應用于水泥、玻璃、玻纖、墻材、陶瓷等建材工業中,為建材工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四、改革開放使我國建材機械行業國際化進程步伐加快
改革開放30年,中國建材機械行業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建材機械產品出口比例很小,主要是一些經濟援助項目,在阿爾巴尼亞、盧旺達、柬埔寨等國家建設小型水泥廠,整體出口水平很低。改革開放后,建材機械行業努力開拓國際市場,特別是進入21世紀,經過20多年的技術創新積蓄后,中國建材機械裝備開始在國際市場由小到大,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并實現了由建材機械單機出口為主向附加值較高的成套設備為主的轉變,日產萬噸級水泥生產線成套技術裝備、日熔化量900噸級的浮法玻璃生產線成套裝備、建筑衛生陶瓷技術裝備、石材加工機械以及墻體材料成套技術裝備等出口項目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就水泥裝備而言,2007年我國水泥成套技術裝備在海外市場占有率已接近40%左右,徹底改變了長期以來國際上大型水泥生產線的成套裝備由丹麥史密斯、德國洪堡、伯力鳩斯等幾家著名跨國公司壟斷的局面,中國中材國際公司的sinoma品牌已經成為與這些有100多年歷史的國際大公司齊名的著名國際品牌。同時,建材機械產品的出口市場更趨多元化,不僅繼續在東南亞、非洲等傳統的出口市場中保持優勢,而且在中東、美洲及歐洲等逐步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建材機械行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雖然,中國建材機械制造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但是,改革開放的30年,才是中國建材機械真正長足進步的30年。隨著中國成為一個水泥、玻璃、玻纖、陶瓷等建材生產大國,中國建材機械行業也在世界范圍內奠定了自己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建材網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門窗幕墻英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