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河南電解鋁的供需面不如傳聞樂觀,實際情況是:消費被高估、減產效應被放大。
整個終端消費沒有表面那么樂觀,在經歷了3、4月份的消費“小陽春”后,需求已有所降溫,預計5、6月份的消費面難有明顯改善。
3月下旬以來,市場不斷傳出河南鋁錠供應緊張的消息,鋁廠減產的傳聞也是甚囂塵上,然而市場對實際的消費狀況以及鋁廠減產的數量莫衷一是。為切實把握河南電解鋁的供需現狀,我們組織了此次調研,著力于探明河南鋁廠減產的實際規模、下游消費的強弱及其背后的原因。
減產規模有限,鋁廠虧損是主因
1.減產超過40萬噸,難以重啟
河南多數電解鋁企業本身有煤礦,但沒有下游加工業務,企業賣煤所得的利潤明顯高于賣鋁。在電解鋁廠持續虧損大半年的情況下,有煤礦的電解鋁企業就選擇關停鋁廠。
去年年底至今,河南減產規模相對較大的鋁廠是神火集團和林州鋁業,總計關停產能超過40萬噸/年。其中,神火集團關停了25萬—30萬噸/年,原有的沁陽、商丘、永城(本部)三個鋁廠中,沁陽沁澳鋁業14萬噸/年的產能被全部關停(去年年底停了7萬噸/年,3月份又停了7萬噸/年),商丘鑫豐鋁廠也有約10萬噸/年的產能被停掉,現在只剩下永城40萬—50萬噸/年的產能在投入生產。此外,林州鋁業也有10萬噸/年的產能被關停。預計神火集團與林州鋁業將近40萬噸/年的停產產能,很難再重啟。
2.減產關鍵是虧損,鋁企逐漸摒棄“黑變白”
電解槽老化遭淘汰是鋁廠減產的一個影響因素,但不是關鍵因素,主要還是鋁廠不堪長期虧損。目前電力成本占比最重,也最讓企業頭疼。河南部分鋁企的自有電廠,由于規模小,多數已經關停,有的計劃擴容之后再重啟。即使鋁廠的自有電力,也要收一筆上網費。后期電廠再開啟,電價成本依然高昂。據了解,河南網電價格在0.65元/度,鋁廠平均用電成本為0.56元/度。盡管有些鋁廠的耗電量已經降至13000度/噸以下,表面上節約了電力成本500—600元/噸,但實際上這部分電解槽在運行過程中穩定性較差,設備老化折舊較快,對工人要求也較高,整個綜合成本并沒有明顯降低。
神火集團目前的完全成本大約為17300元/噸,焦作某鋁廠也在17100元/噸(這與去年8月我們對該企業調研時的成本相比,上升了100元/噸)。上述成本相比目前鋁價,高出1000元/噸以上。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半年之久,可以選擇減產的鋁廠便開始關停產能。對神火集團這樣有煤炭資源優勢的鋁企而言,煤價在800元/噸,利潤頗豐,鋁反而要倒貼1000元/噸以上,企業開始逐漸摒棄此前推崇的“黑變白”。
關停華東地區的產能,除了虧損這一根本原因,也有向西部轉移的意味。例如神火集團,目前已經在新疆規劃了160萬噸/年的電解鋁產能,今年計劃建成大約20萬噸。雖然年內實現開工的僅3、4萬噸,但是通過這種方式,企業正逐步實現產能的西遷,最終實現整體成本的下移。
3.部分企業目前不考慮減產,除非鋁價跌破15500元/噸
目前仍有部分鋁廠堅持正常生產。有些是因為國企單位涉及到體制問題,有些則是考慮到銀行還貸壓力。不過,也有企業表示,如果鋁價跌到15400元/噸,就會減停產,屆時他們將會從期貨市場買入。這樣做可以保證下游供貨的不中斷,也比自己生產便宜。
新疆成熟產能在30萬—40萬噸,全面釋放要到2014年
河南幾個鋁廠都到新疆進行過實地考察,且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新疆全面產出鋁錠至少要等到2014年,目前根本性的阻力依然是電力。
1.電廠建設至少還要兩年
國內電廠的建設周期一般在十七八個月,最快也要十五個月,而新疆一年中有四五個月都難以進行室外作業。在這種情況下,至少還要兩年時間才會看到新疆鋁廠的全面達產。
2.投產產能為80萬—90萬噸
目前在新疆已投產的河南電解鋁企業是信發集團、東方希望集團和神火集團。其中,信發集團2010年年底已經在新疆投產,截至目前投產產能有60萬噸/年,近期有消息說可能再開啟20萬噸/年。如果消息可靠,信發集團在新疆的產出將達到2200噸/天。東方希望集團2011年年底建成了40萬噸/年的產能,但實際投產的數量很小,僅有幾萬噸。神火集團目前運行的年產能也不足5萬噸。
3.新疆僅有信發鋁錠外運
2011年年初開始,信發新疆農六師鋁錠便通過專用線實現了外運,約為1000噸/天,目前運送的目的地是無錫和杭州,無錫中儲交割庫已有信發新疆鋁錠運入。按照1000噸/天的運出速度。年供給量在35萬—40萬噸,相對整個國內市場而言,新疆鋁錠的比重依然較小。
消費重回溫和穩定,“小陽春”熱度已降
通過在河南鋁棒集中地——焦作以及鋁板帶箔和線纜主產區——鄭州的調研,我們發現,表面上鋁市下游供給十分緊俏,尤其是鄭州地區,甚至出現“一錠難求”的情況,但是終端消費并沒有那么樂觀。事實上,鋁水比例上升才是鋁錠供應緊張的關鍵所在。今年年后至今的市場消費增長曲線可以歸納為“先平、后升、再平”,3、4月份消費的“小陽春”已經在降溫。
1.鋁棒銷售熱度難續
焦作某鋁廠方圓3公里以內,聚集了約30萬噸的鋁下游加工產能,其中25萬噸都是鋁棒,5萬噸是鋁釓帶、鋁板。今年春節過后,焦作當地大多數鋁棒廠都苦于尋找終端訂單,直到3月中旬至4月中旬,消費才出現明顯上升。然而“小陽春”熱度難續,近期又重新進入平穩狀態。按照鋁廠銷售負責人的說法,現階段消費是“中性、穩定”,并對后市不看好。
2.鋁板帶箔、鋁線纜銷售順暢
我們從鄭州某鋁廠了解到,自今年春節以來,產品銷售非常順暢,一直到4月底,下游采購的訂單依然很充足。這些訂單主要來自鄭州鞏義鋁板廠和上街線纜廠,整體訂單數量相比往年同期要多一些。春節期間,由于鋁廠停銷不停產,往年春節過后,鋁廠擠壓的鋁錠庫存有4000—5000噸,然而今年銷路非常旺,目前沒有庫存。
3.消費差異背后的原因
鋁棒消費開始降溫,鋁板帶以及鋁線纜似乎“風景獨好”。這種消費差異的形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不同的下游終端需求此消彼長。今年線纜企業銷售訂單保持高位,一季度國內電力電纜產量同比大增,但是從山東鋁型材產銷情況來看,型材需求不樂觀,而鋁棒正是型材的加工原料。二是電解鋁廠以鋁液形式就地銷售的比重被提高,市面上供應的鋁錠數量相應減少,再加上省內部分鋁廠減產,人為造成了鋁錠供應的緊張局面。
與此同時,焦作鋁棒廠基本都建在某中型規模的電解鋁廠周邊,直接鋁水供應比較寬裕,而鞏義、上街一帶鋁板帶和線纜產區少有中大規模的電解鋁廠,無法直接供應鋁水,下游加工廠只能就近購買鋁錠,但今年鋁錠的比例又在下降,鋁錠供應才顯得較為吃緊。
總體來看,鋁企感受到的終端消費“很一般”,整體上與去年同期相比,“不算太差,但也不算好”。
此外,個別鋁加工廠產銷火熱有其自身的原因。焦作某鋁廠旗下的一家鋁棒廠,接單積極,正計劃滿負荷生產。該鋁棒廠產能為5萬噸/年,目前的產能不到3萬噸/年。由于企業產能較小,后期計劃僅擴張到4萬噸/年。此外,該鋁棒廠加工費近期也上漲約20元/噸。這主要是企業依托母公司的品牌優勢促成下游采購偏好所致。
4.鋁廠自有庫存低,少有惜售
鋁廠目前的自有庫存量較低,少有惜售。一方面,某些鋁廠上年年底會簽掉第二年的產量,而且采購商需提前交一定數量的違約金,即使后期鋁(15995,25.00,0.16%)價不利于采購商,鋁廠在銷售上也很少出現被違約。另一方面,有銀行信貸負擔的小鋁廠,在目前的價位很少惜售,一般都是趕緊賣掉,以便回籠資金。
氧化鋁正面臨虧損窘境,但減產不易
中下游企業日子難熬,上游企業也不好過,目前90%以上的氧化鋁企業都處于虧損狀態,并且產能擴張還在繼續。我們在焦作某中鋁系氧化鋁廠了解到,該廠擁有300萬噸年產能,現運行產能在180萬—220萬噸,處于“彈性”生產狀態。壓產的主要原因就是虧損。今年4月份約虧損8000萬元,2、3月份更是超過1億元。按照每月15萬—16萬噸的實際產出量估算,生產一噸氧化鋁大約虧損500元。
隨著煤炭價格的上漲,礦石品位下降,氧化鋁成本不斷攀升。與此同時,受制于中鋁系統內銷售定價的“死板”(按照期鋁三個月滾動價格的17%)模式,銷售價格難以上漲。另外,相比私營民企,國企在實際經營中缺乏靈活性、人工成本高、發展時間長、老設備折舊費用高,生產的綜合成本高于民企。
由于重啟費用較高,氧化鋁廠也和電解鋁廠一樣,即便虧損,減產的幅度也很小。如果僅停產幾個小時,影響不大,然而時間一長,管道內的液體凝固后,整個管道就會報廢。事實上,提高一定產出量,也有助于攤薄整體成本。該氧化鋁廠預計,今年的開工率會維持在60%—70%,與近三年情況持平,但由于新產能擴張,產量可能較去年全年增加60萬—80萬噸。
短期內難現供給短缺現象
目前河南電解鋁的供需面并沒有如此前外界所傳言的那樣樂觀,消費被高估,減產的效應也被放大。
實際上,供給方面,電解鋁減產數量僅在40萬—50萬噸,鋁錠供應緊張的原因則是由于鋁水比例上升、鋁錠產出下降,導致在電解鋁廠周邊的鋁棒加工企業鋁水采購較為寬裕,而不在鋁廠周邊的鋁板帶和線纜廠只能就近購買鋁錠。整個終端消費也沒有表面顯示地那么樂觀,在經歷了3、4月份的消費“小陽春”后,需求已經有所降溫,預計5、6月份的消費面難有明顯改善。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門窗幕墻英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