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存在十分嚴重的土地違規問題,萬科歡慶城項目已被正式叫停。該項目共占地420多畝。(騰訊財經配圖)
北京萬科,又一家卷入河北香河違規“圈地”清查風暴的房企。
近日,位于香河縣蔣辛屯鎮、由北京萬科和五礦共同開發的“北京歡慶城項目”被叫停。
《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查詢公開資料發現,這一項目的征地過程存在種種疑點。
有媒體援引一些村民的說法稱,2010年3月8日,當地村民與村委會簽訂了《香河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流轉合同書》,在經過當地各級政府層層“包裝”后,流轉耕地最終變成了“歡慶城”。
然而,早在當年1月8日,五礦建設集團、北京萬科集團、河北建設集團即與香河縣政府簽約,三集團將在香河縣聯手打造生態型新市鎮。這一被冠以新農村建設的項目即位于蔣辛屯鎮境內。
更值得玩味的是,香河縣國土局出讓的5宗住宅用地是被萬科集團和五礦置業以底價拍得。而且,這片土地本應用于征轉后的回遷房安置。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歡慶城被叫停的后續處理,當地政府表示,初步的解決辦法是“勸說”開發商退房退購。北京萬科對該問題避而不答。已有購房者表示要與房企談判。
耕地“被開發”的層層包裝
河北香河一系列違規“圈地”亂象的背后,隱藏著政府的暗中操盤。
溯源歡慶城用地來源,存在村干部擅自流轉土地的疑問。
事實上,國家土地督查北京局副專員任洪昌在談及該項目用地時,也提到了“性質變化”的問題。
此外,北京萬通在香河開發的一個商住樓項目此前也被曝光,從耕地到國有建設用地轉變,并被商業開發的過程中,同樣存在著各級政府層層“包裝”的身影。
河北省政府已就香河縣大規模土地違規問題通報處理意見,對9名相關責任人作出處理。其中,給予縣長張貴金行政記大過處分,并建議經由相關法律程序免去其縣長職務;撤銷周春華香河縣國土資源局局長職務。
昨天,北京萬科相關負責人在給予《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書面回復中稱,五礦萬科是通過公開交易市場獲取土地,各項開發手續完備齊全;五礦萬科目前正在聯系國土部門和當地政府相關部門,了解具體情況,協商妥善的解決方案。
香河萬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剛近日也對媒體表示:“‘紫藤堡’項目地塊屬于國有建設用地,公司能提供完整的用地和規劃手續。”
“紫藤堡”位于香河縣安平鎮境內。據該項目售樓小姐介紹,“紫藤堡”占地約154畝,分3期建設,其中一期上百套別墅已于去年11月開盤銷售,二期、三期的別墅及花園洋房也將陸續開盤,并在明年底實現入住。
這個由北京萬通開發的項目背后即存在“以租代征”違規用地。
而在北京歡慶城用地方面,當地多位村民的說法見諸媒體值得關注。有村民稱,2010年3月1日,蔣辛屯鎮包片干部帶隊,村兩委班子兩路人馬開始挨家走訪,督促村民流轉土地,簽訂流轉協議。政府承諾土地流轉19年以后農民如果愿意種地,恢復地貌,還給老百姓種地,并沒有明確告知老百姓流轉的土地是用于農業開發還是用于商業開發。2010年3月8日,村民與村委會簽訂了《香河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流轉合同書》。
據一些村民透露,簽訂合同后,村干部在沒有召開村民會議授權的情況下,私自將村民的土地流轉給蔣辛屯鎮政府,蔣辛屯鎮政府又將土地流轉給香河縣政府。而村民流轉的耕地已經變成了“歡慶城”。
公開信息顯示,萬科集團和五礦置業在去年7月以底價約3.18億元人民幣,投得河北省香河縣國土局出讓的5宗住宅用地,總土地面積約26.5萬平方米。《香河縣國土資源局國有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公告》顯示,其中小馬坊村附近的5塊土地被標明為住宅用地,面積與地產商公布數據相符。
任洪昌稱,因存在十分嚴重的土地違規問題,萬科歡慶城項目已被正式叫停。該項目共占地420多畝。
本次問責的9名官員也涉及上述“圈地”鏈條上的各職能部門相關負責人。
銷售方稱一期售罄
近年來,距離北京只有半小時車程的香河成了開發商眼中的潛力地帶。
歡慶城項目一期于今年3月推出,所推房源以聯排疊拼別墅為主,首批貨量約300套,面積為220平方米至260平方米,價格達到8000元/平方米至9000元/平方米。
昨日,本報記者以購房人的身份致電北京歡慶城售樓處,銷售人員稱,目前項目一期房源已經售罄。二期開盤時間未定,項目可以辦卡(一種類似交訂金的方式)。
對于記者詢問停工是否會影響如期交付。售樓人員稱,目前公司還在配合國家土地督查,一旦出現延期交房等問題,已經簽購房合同的購房者可以按照合同要求賠付。
當地政府表示,初步的解決辦法是“勸說”開發商退房退購。將以成本價回收,重新轉作百姓回遷房。這一消息一經傳出,在各門戶網站的業主論壇上,已經購房的業主開始組織準備集體去和北京萬科談判。
記者就此致電北京萬科負責人,但一直無人接聽。而北京萬科也一直對該問題避而不答,僅表示針對可能有的已購房客戶的詢問,五礦萬科將如實向客戶說明情況,妥善解決客戶問題。
盡管房企堅稱通過正常渠道獲取土地,但依然難逃外界對其“利益共同體”的質疑。
一名北京的房地產開發商告訴記者,目前在北京周邊的省市存在著一些普遍的拿地方式,一般都是開發商與當地鄉、縣政府談好,然后由政府出面進行土地流轉和一級開發。而開發的旗號名目繁多,包括建設工業區、經濟新區、新農村建設等。(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門窗幕墻英才網》